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专访
从“输血”到“造血”,上汽大众“繁星计划”十年公益进阶之路
时间 : 2025-11-24 21:08:23来源 作者:解元利
过去,乡村教育缺的是课桌、图书和教室;如今硬件改善之后,缺的则是一堂能点燃好奇心的课、一位有跨学科教学能力的老师,以及面向未来的教育内容。上汽大众“繁星计划”十年来顺势而变,从援建校舍到深耕STEM教育,从物资捐赠到教师赋能,“繁星计划”正从“一次性输血”转向“系统性造血”,探索一条更可持续的乡村教育支持路径。
今年11月,湖北恩施利川的上汽大众希望小学迎来了一批特别的访客——由媒体、车主、青少年导师、青基会代表及企业员工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在这里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公益探访。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打印机、体育器材等物资,更是一堂堂以汽车为主题的STEM课程:孩子们动手组装太阳能小车、设计校园环保垃圾车,在实践中理解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融合逻辑。这种“学以致用”的课堂,正是“繁星计划”2.0阶段的核心理念缩影。
回溯至2015年,“繁星计划”启动之初,聚焦的是乡村学校最基础的硬件改善:援建教学楼、配备图书室、计算机房和体育设施。十年间,项目累计捐赠超2100万元,在湖南、河南、广西、湖北等8省援建11所希望小学,惠及学生超2万人。这一阶段的投入,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但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教育公平的内涵也在升级——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2023年“繁星计划”迎来关键转型,不再仅满足于基础设施补缺,而是将重心转向教育软实力提升,尤其聚焦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这一国际公认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
这一选择并非偶然。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在上海设立全球首个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标志着中国正加速布局未来人才战略。然而,乡村地区的STEM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师资薄弱、课程缺失、资源匮乏成为现实瓶颈。上汽大众敏锐捕捉到这一结构性缺口,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投入800万元专项用于STEM课程研发与教师培训。
过去两年,项目已面向8所希望小学开展3期线下、2期线上教师培训,覆盖超400人次。培训不仅讲授理论,更注重实操,帮助乡村教师掌握跨学科教学方法。如今,这些老师已将所学融入日常课堂,从“不会教”走向“主动教”。
更值得思考的是,上汽大众并未将公益局限于企业单方面输出。其倡导“全价值链”参与理念——发动员工、车主、经销商、媒体乃至供应链伙伴共同加入。从湖南湘西的斯柯达希望小学,到河南安阳的甲骨文特色课堂,再到湖北利川的太阳能小车工坊,公益行动逐渐形成“线下探访+线上互动+长期陪伴”的闭环模式,避免了“一次性作秀”。
在公益领域,真正的长期主义不在于捐款数额,而在于能否识别真实需求、构建可持续机制,并调动多方力量共同解决问题。上汽大众“繁星计划”的十年恰是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典型实践。它没有停留在修校舍、捐设备的传统路径,而是借助自身在科技与工程领域的优势,将企业核心能力转化为教育资源,助力乡村教育从“硬件达标”迈向“质量提升”。
当一家车企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培养下一代工程师”,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