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车·试驾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中国摩托车加速高质量“出海”

时间 : 2025-09-18 19:18:15来源 作者:解元利

15 15

据海关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摩托车出口量已达到惊人的3676万辆,占据世界摩托车总销量的55%。今年前7月,摩托车与电动车的出口增长率分别高达31.29%和25.9%,以“春风”“钱江”“隆鑫”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成为中国制造业出海的闪亮名片。

当下出海已从企业发展的“可选项”变为关乎未来的“必选项”,但如何避免将国内市场的“内卷”简单外化,如何从“拼价格”的初级竞争迈向“拼品牌”的价值高地,如何实现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质变跨越,成为整个行业亟待破解的核心课题。

大河报汽车网

在9月18日,2025中国摩托车重庆论坛上,多位行业领袖与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摩托车产业的高质量出海之路,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竞争力提升与形象重塑:出海的底气与机遇

随着越来越多优质中国企业的崛起,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正在被打破。“以前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产品就是垃圾’,但现在,越来越多中国品牌凭借过硬的品质和创新的设计,正在赢得世界的尊重。”浙江华洋赛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继刚指出,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出海提供了坚实的底气。

锡山区电动车外贸协会常务秘书长张自强则提出三点核心建议:第一,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第二,树立中国自有品牌;第三,必须做好服务。 这三点构成了品牌国际化的基础框架,强调了从渠道、认知到体验的全链路布局。

杭州摩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CEO陈官平认为,中国企业的出海模式要从单一的产品贸易,向技术、品牌、资本多维度的全球化经营演进。“未来不是靠纯粹卖产品挣钱,应该是输出品牌、输出技术、输出供应链挣钱,并结合本地化资本进行实践。”

长期主义与品行先行:构筑品牌的“软实力”

在如何真正跻身国际主流品牌的问题上,戴继刚分享了华洋赛车深耕海外20余年的宝贵经验。他强调,产品竞争力是必须的、是根本,但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看不见的软实力”。

“想树品牌,首先要树品行。”戴继刚表示,华洋用20年的时间,通过坚持长期主义和良性发展,慢慢融入了非道路运动摩托车的世界知名品牌圈子。在战术上可以短平快,可以抓住机会,但这种短平快绝不能建立在伤害长期利益的基础上。品牌声誉和对行业生态的尊重,才是中国品牌赢得国际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密码。

竞之道咨询创始人、原雅迪集团执行总裁陈名友呼吁,出海必须从单纯的产品贸易转向本土化的品牌经营,要本着长期主义精神,深耕目标国市场,并肩负起当地的社会责任,切忌短期机会主义。他认为,出海还应结合目标国的产业政策及国家能源战略进行布局。“例如在东南亚,可以采取‘油电结合’的方式进行产业布局。”这种因地制宜、与当地发展同频共振的策略,不仅能让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更能彰显中国企业的全球视野与责任担当。

后记:

坚持“长期主义”,中国摩托车产业正在加速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迈进,未来来自中国的“两轮力量”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姿态重塑全球摩托车行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