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专访
洛阳绝了!百年宝马硬核撩动千年唐风运河密码
时间 : 2025-07-16 13:53:29来源 作者:祁驿
7月14日,2025“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保护公益项目”在洛阳启程,聚焦运河沿岸非遗保护推广。
记者获悉,此次活动是宝马中国与文旅部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合作的第二期项目,去年已启动首期,旨在保护和推广大运河沿岸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跨界创新: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今年“BMW中国文化之旅”以“创新+责任”为指导推出三大举措。其中,非遗创新跨界实践备受关注,宝马爱心基金将资助10位多民族、多种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进入“清美-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
这些传承人将与清美教授合作,为宝马新世代设计概念性非遗文创品。洛阳三彩、本草和香、古琴制作等非遗技艺都将参与其中,打造“传承中创新”的案例。洛阳三彩釉画烧制技艺传承人郭家启表示:“非遗不能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我们要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这次与宝马合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期待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递三彩艺术。”
郭家启表示,这次能受到宝马的资助,进入清华大学进修学习,对洛阳唐三彩的推广有着很好的促进,郭家启表示:“这次合作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东西方美学的碰撞产生了新火花。”
在探访洛阳三彩的过程中,宝马新世代设计师与洛阳三彩非遗传承人围绕“传承中创新”主题进行了分享,探讨东方审美与西方工业设计的融合,实现从“文化尊重”向用户体验的转化。
宝马新世代将中国本土文化融入设计,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如二十四节气主题车内显示,这一举措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
有消费者表示,这样的设计让汽车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承载文化的载体,能在日常出行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非常有意义。
溯源中华文明:深度探访洛阳文化遗产
此次活动还邀请了多位网络大V参与,网络大V“蘸盐”在参观完龙门石窟和二里头遗址后,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他说宝马这次的活动很有意义,让更多人有机会深入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
“龙门石窟的石刻太震撼了,每一尊佛像都像是有生命一样。
此次项目还走进了二里头夏都遗址,探寻“何以中国”的中华文明起源。参与者们表示,在这里仿佛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根脉,对中国文化的起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媒体在参观完二里头遗址后说,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太重要了,它让我们知道了“最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宝马组织这样的探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对文化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里头遗址则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源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一位参观的媒体记者感慨道,“宝马的公益探访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度触摸历史,洛阳的文化底蕴让我重新思考‘何以中国’的命题。”
不少参与媒体记者和网络大V表示,宝马将商业活动与文化保护相结合,既推广了企业理念,又为文化传承出了力,这种模式值得借鉴。洛阳这座城市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精彩的故事。
在参观洛阳唐宋遗址尤其是明堂和天堂后,洛阳市以遗址公园的思路进行考古和文旅双推动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天堂的建筑风格更是让人惊叹,精巧的结构、精美的装饰,无不体现着唐宋时期的繁华与工艺的精湛。“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过这些建筑,这次亲眼所见,才真正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参观团成员说,这两处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宝马的活动让这些建筑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有助于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在此次活动期间,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也现身洛阳,向听众讲述着遗址公园的重要意义。单霁翔表示,明堂天堂对于洛阳中轴线的恢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隋唐洛阳城以独特的规划理念,构建了一条气势恢宏的中轴线,而明堂天堂正是这条轴线上的关键节点。
他感慨地说,从上世纪50年代起,洛阳就展现出超前的规划意识。在城市建设初期,“撇开老城建新城”的“洛阳模式”,既奠定了工业基础,又巧妙避开了隋唐洛阳城和东周王城遗址,形成了洛阳城自东向西“一”字形带状的合理布局。这一做法不仅保护了重大历史遗迹,还为城市发展拓展了空间,后来被中国规划界和文物界广泛认可并在全国推广 。
“这种做法是真正意义上的‘洛阳模式’,在全国城市中心区保存超大面积文化遗址方面,创造了范例,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多年来,洛阳在遗址保护上不断探索创新,从被动保护转向主动保护,从局部保护迈向大遗址整体保护,从封闭式保护走向向公众开放展示,始终秉持着对历史文化负责的态度,守护着这座千年古都的城市之魂 。
“创新+责任”双驱动:宝马的长期主义实践
除了线下探访,此次项目还采用“线下探访+线上互动”的方式,传播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BMW中国文化之旅——河南非遗自驾攻略》也正式发布,为游客解锁“何以中国”的神秘面纱。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宝马集团树立了“更人文、更智能、更负责任”的未来出行愿景,这种信念已转化为宝马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创新——宝马新世代。
他认为,创新是宝马引领行业发展的发动机,责任是把握可持续未来的方向盘。“BMW中国文化之旅”保护中国非遗19载,以长期主义的责任担当,证明商业成功和社会责任可以并行不悖。
记者了解到,“BMW中国文化之旅”自2007年发起至今,已资助近1000位非遗传承人,累计惠及2.18亿人次。2024年,通过直播、文创品开发及自驾攻略发布,带400万公众云游大运河。
浙江龙泉青瓷的传承人与清美张雷教授共创的龙泉青瓷茶具,已在MY BMW APP上线销售,成为非遗走入现代生活的成功案例。
两周前,宝马发布了《华晨宝马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是宝马连续12年发布该报告,展示了其在中国深耕绿色转型的成果。宝马的可持续发展,关乎绿色减碳,更关乎人、社会与环境的平衡。
2008年,宝马建立了中国汽车行业内首个企业公益基金——宝马爱心基金。此外,2005年发起“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 至今21年,2021年发起“BMW美丽家园行动”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中国重大社会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结语
此次“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保护公益项目”在洛阳的启动,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大运河沿岸的文化遗产。不少洛阳市民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举办,让本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一位从事文旅行业的洛阳市民告诉记者,宝马的这次活动无疑为洛阳的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会有更多人因为这次活动来到洛阳,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此次“BMW中国文化之旅”的开展,让人们看到了商业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不少专家表示,企业参与文化保护是一种双赢的模式,既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又为文化传承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支持。
一位文化研究专家告诉记者,像宝马这样坚持19年参与非遗保护的企业并不多,这种长期主义的责任担当值得肯定,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
随着项目的推进,“清美-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的合作也备受期待。人们期待着10位非遗传承人能与清美教授碰撞出更多火花,打造出兼具文化韵味与创新的跨界作品。
有业内人士预测,这些概念性的非遗文创品一旦推出,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非遗热,让更多非遗技艺走进现代生活,实现活态传承与国际化传播。
此次 “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保护公益项目”在洛阳的启程,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大运河沿岸的更多文化遗产将被发掘和保护,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