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专访
疫情危机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变革与优化
时间 : 2023-03-28 10:05:47来源 作者:张翔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活动之中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学校教师需将教育活动中的知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从而形成多样化的活动模式,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教师的活动水平。在疫情时期,多数学校为保障学生安全,纷纷开始将教学场景从线下转到线上。但由于有部分教师缺乏开展线上教学的能力与设备等,对线上教学方式并不适应,而学校的共享型资源库也较为缺乏,导致线上工作效果不佳,因此,学校与教师需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教学方式,提升信息化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疫情危机背景下有关信息化教学的变革与优化措施。
关键词:疫情危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优化
引言
自疫情爆发至今,多数学校已基本实现了移动互联网的充分普及与应用。基于此,为保证教学效益、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在疫情防控阶段,可有效发挥钉钉、微信、慕课等在线学习平台的作用,创建家校一体化的网络在线教学平台,而学校也需建立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立云端教育联盟基本框架,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1.传统课堂改革必要性
1.1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根粉笔与三寸讲台为学生传授知识的时间已久,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权威文化、应试文化、教育复制人才等观念,这些都会极大限制教师的成长。而学生在此情境下会放弃传统课堂参与权,将自己置于边缘化状态,在此观念及行为的影响下,会导致学生的教学改革思想过于表面化,难以革新,无法有效发挥自身作用及价值。
1.2教学内容不够创新
传统课堂以教材为中心,将教授教材内容作为教学主要目的,会严重限制学生的创新、自由创造的思维及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视规范,轻视创新,教学形式存在明显的先教后学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过度关注知识的结果,信息显示非常单调与刻板化,由此导致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比较忽视。无法引导学生形成批判看待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并且有限的教学资源也会导致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2.疫情期间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疫情刚开始爆发时,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所有学校都开始积极组织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根据全国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联合组织发布的《疫情期间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疫情前后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比例有着极大的转变。疫情前八成教师未开展线上教学,疫情后则有97.19%高校教师开展了线上教学[3]。在疫情至进行线上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首选教学方式,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2.1师生互动相对缺乏
良好的互动是推动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教育教授的并非只是课本上的知识,教师的心灵沟通、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但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心灵交流在不断变少,在线教育的方式令学生成为了不同步的个体,教和学之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依靠电脑、手机等通讯设备,此种虚拟且距离感非常明显的方式,会极大拉大时空的距离,师生难以拉近相互的心灵距离,在失去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的互动方式后,人文关怀、个性化教学与学习等,会导致师生之间的额情感交流在不断减弱,继而渐渐淡化教师的专业角色,也不能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形成基本了解。线上教学中,学生多数时间都在观看视频,虽然可以保证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就感与团队合作等精神的培养等相对不利,甚至会逐渐脱离教育规律[1]。
2.2教师的线上教学经验不足
多数学校的线上教学实践经验都比较缺乏,因此导致出现了不少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网络缺乏稳定性,软件使用有难度等。在线教学时,网络学习环境发挥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使用网络授课的方式教学,但网络授课对信息设备、网络环境等的要求比较高,不同的学校、家长等的网速、硬件设备等要求不一,一旦出现了网速不达标的额情况,极有可能导致上课时师生出现卡顿等诸多意外情况。另外,大量师生涌入网络,短时间内巨大的访问流量会对平台服务器造成极大压力,导致其无法承载,教学平台的不稳定性,导致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很难保证。线上教学工作不但需要有稳定的网络环境,还需具备合适的平台,目前使用比较频繁的是钉钉、云课堂、QQ群屏幕共享等,但因为不同平台的开课服务流程各不相同,不少平台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教学平台并不成熟,单纯仅具备录屏、视频等较为简单的功能,严重缺乏针对性,无法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并且多数学的教学任务比较多,教师若是无法统一使用的软件,会导致学生必须下载多个软件,来回进行学习平台的切换,由此导致学生必须适应在多个平台学习的状况。
3.疫情阶段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优化的具体措施
3.1有效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
线上课程实际包含有微课、公开课等,就学习者角度入手,坚持学习者中心地位,展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但在受到时空等因素的影响下,会令线上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受到严重限制,因此需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充分结合。
3.1.1完善课前准备
有效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利用平台开展课前学情的调查工作,掌握学生掌握能力及理论知识储备状况。引导学生在课前依据自己的时间根据要求,学习指定线上课程,将已经理解、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以此便于进入之后的课程。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在之后的课程中教师可通过提问、小测试的方式讲解,而存在疑问的部分,依据教学大纲为学生详细讲解,之后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状况。
3.1.2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需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合理调整自身教学方法与模式。点拨学生思维,可在培养自身线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智能辅助教学软件作用,利用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则需利用电脑软件上的“抢答”随机点名的方式进行,并且小组需匿名进行点评,促使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长时间集中到课堂上[4]。
3.1.3课后作业
在课后利用启发式、讨论式等的作业形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独立思考等能力,令学生深度思考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同时有效融入课堂讲授的知识点,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客观检验。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作用,引导学生有效拓宽自身知识内容,丰富与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实现课后学习有效拓宽。具体而言,教师可发挥辅助教学软件作用,合理安排课后作业。保证课后作业的拓展性,发挥作业的巩固知识作用,完善学生思维延伸,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其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因此要将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3.2创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通过对部分学校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可知,目前学校线上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明确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基础上,才可促使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因此,需重视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3.2.1资源库建设重点
其一,平台技术体系构建需就专业角度入手。充分明确体系建设中的所有细节要求,促使平台建设与国家信息化发展趋势一致,对于国家标准不符合的,则可有专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计划改造。另外,还需有效加快教学资源库评价标准的构建,基于这一评价标准,针对性的评价及分析整个资源库建设、运行等情况,促使用户高效化进行数据检索及信息利用。
其二,加速创建数字教学资源平台管理系统。课题研究中积极创建数字资源平台管理系统,以此促使用户使用此系统实现相互沟通与交流,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被不断拉近的同时,完善教师群体的有效交互。系统中还包含诸多教学资源,像是文字与视频结合的视频资源,将视频转变为音频的音频视频,通过动画对各类理论进行生动展现的的动画资源,便于学生随时检索传阅及下载。
3.2.2完善课程设计,保证教学程序规范化
其一,合理选择线上教学相关内容。教师可基于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级确定:首先,教学内容需选择适合线下教学的,教师可直接录制课堂讲授的相关内容,并且在经过在后期剪辑软件的处置后,将其上传到资源库中去。教学中有部分适合线上教学或需要拓宽的内容,教师可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并且熟知专门的板块对资源进行合理扩充。若是教学内容适合线上教学,教师可直接开展线上教学。以此作为基本标准,选出最适合信息化资源制作的各项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将资源库建设和教育相联系,还可有效改善资源制作过于媒体化的问题。
其二,明确线上资源颗粒度。在确定线上教学的内容后,则需对线上教学需要呈现的知识点、技能点等进行仔细思考。若所需教学的内容难度系数不高,则教师可对知识点适当多讲一些;而若是难度系数较大,则需花费较多时间及精力讲解知识点、技能等,同时将课程上传到资源库对应版面,以此方便学生对线上资源进行合理查找。但需注意,在知识点讲解方面,需将时间控制到5-8分钟左右,以此明确与线上资源展示时长相契合的标准化流程。
其三,开展线上课程信息化设计。明确知识点、技能点后,教师要对线上课程开展信息化设计,同时将其直接传到资源库中,方便在课堂教学活动直接使用它,合理有效避免出现盲目制作资源的情况。在完成课程设计的相关工作后,明确知识点、技能点,合理制作素材库、习题库等。
3.2.3设计与构建平台
在进行教学资源平台构建时,利用开放式接口模式,发挥云技术作用,创建开放式逻辑框架。整个体系构建过程中,学校将工作过程、导向思路、方法应用到其中,创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促使各个课程资源间的联系有效增强,发展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检索系统,令学校与教师都可登陆该系统,创建开放不受时空限制的教学资源库,逐渐形成较为个性化的学习模块。学校在设计构建平台时,收集各类教学资源,建立对应学习模块,不断满足各个用户的需求,例如日常知识的学习登陆方位、授课行业访问等。通过此平台的设计学校还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促使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开放式的资源库平台,主要将各专业的知识点当做基本结构单位,基于专业的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学生可基于自身需求建立自定义联系,同时合理筛选各种知识,进行知识编辑,有着较为明显的开放性特征,可对结构功能实现共享,发展形成相对共享开放的信息资源平台。
3.2.4检查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状况
基于建设步骤及要求,定期检查各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状况,同时组织相关评比活动,基于每门课程教学资源的实际完成质量,分别评选“合格课程资源”、“优秀课程资源”,同时为合格课程资源组提供现金奖励,基于此,优秀课程资源建设组的现金奖励也必不可少。不仅如此,还需将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状况纳入到期末教师的工作质量考评项目中去。也可选取试点学校,使用这一开放式资源库平台,由此可为学生和其他群体提供共同学习讨论的机会,创造出良好的讨论平台,解答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各种问题。由此奠定云端校园联盟示范基础,有效提高各高校教学线上教学效果。
3.3建立云端教育联盟基本框架
VR/VI等技术发展与线上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可为云端教育联盟创造良好基础支撑。令参与联盟学校筹划、筹建的各个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筹备研讨会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省内比较有名的学者通过远程云端视频的方式参与到会议中,以此为会议提供专业指导。在会议中确定联盟学校成员的主要权利义务及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同时提出如何发挥云端联盟学校平台作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优化任务,提出相对建设性的方案。云端教育联盟的筹划建设,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云端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等的工作,积极创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充分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促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在经历过疫情冲击后,学校为保证人才培养的稳定性,切忌忽视线上教学的研究工作,需充分实现信息你技术教学的改革与优化,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契合,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从长远角度入手,在稳中求进,促使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渐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张翔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摄影摄像专业讲师,法国尼姆高等美术学院硕士)
参考文献:
[1]陈昕. 基于教学资源库的混合教学模式探讨——以跨境电商实务课程为例[J]. 科技视界,2022,(24):161-163.
[2]曹箫怡. 后疫情时代信息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时代报告(奔流),2022,(06):139-141.
[3]徐萌. 疫情背景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22.
[4]廖毅勇. “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有效策略探究——以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08):152-154.
[5]王薇. 在信息超载的世界凝聚信息的力量——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信息图形设计教学实践[J]. 设计,2021,34(24):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