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是否留意过
新车上都有一个小黄单
这是工信部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
上面有车辆基本参数
如发动机、制造厂、整备质量、变速箱等信息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加粗加大字体
——百公里油耗
这里提到的“标注的油耗”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
“工信部油耗”,也叫“官方油耗”
这官方油耗靠谱吗?
今天,我们先给大家来看看
“工信部油耗”是怎么测出来的吧!
【以下数据来源:搜狐】
1.选择测试车辆
大家或许以为接受测量的都是生产线上下来的新车,其实不然。工信部测量油耗选用的是经过大约3000公里磨合期,但最高里程不超过15000公里的车辆。
2.模拟环境测试
测试过程会把车辆开到标准路面上,测试出车辆在不同行驶速度的阻力,然后会在封闭环境下把车架在测试平台上,环境温度是20-30℃。
随后会将驱动轮放在转鼓上(类似于测马力用的马力机)通过给转鼓增加反向阻力来测试,还要在滚柱台上增加风扇对着车头部分,以便让车辆模拟出高速行驶时的气流,并把车内灯光、空调等功能关闭,而不是真的把车开出去跑。
3.模拟路况测试
环境模拟好了,就要开始测试了。我国现阶段所选用的测试方式是NEDC方法,中文叫做欧洲驾驶循环法。测试时的工况条件分为市区工况和市郊工况。
其中市区工况的测试由四个相同的循环过程组成,一共需行驶4.052km距离,测试时间为195s;在市郊工况只有一个循环过程,平均车速62.6km/h,最高车速为120km/h,需行驶6.955km路程,测试时间为205s。
【前面4组几乎一模一样的曲线就是4次城市模拟】
市区内驾驶环境测试方法:先是怠速11秒,接着用4秒加速到15km/h,匀速行驶8秒之后刹车停止21秒。再加速到32km/h匀速行驶24秒,停止21秒,加速到50km/h匀速行驶26秒,减速到35km/h行驶8秒,然后停车。
一次下来是195秒,理论行驶距离为994.03米,然后重复四次,总持续时间为780秒(13分钟),理论距离3976.1米,平均时速18.35km/h。
从测试方法可以看出,模拟的就是市区车辆通过红绿灯路口,走走停停的情况。这样测出来的结果,就是“小黄纸”上市区工况的油耗了。
最后一组曲线模拟的是在市郊或高速路行驶的情况
高速模拟测试办法:用41秒加速到70km/h匀速行驶50秒,减速到50km/h匀速行驶69秒,再加速到70km/h巡航50秒,然后加速到100km/h巡航30秒,最后加速到12km/h持续10秒,刹车停止。
总时间为400秒,理论行驶距离为6956米,平均时速62.6km/h。这样测试出来的结果,就是“小黄纸”上市郊工况的油耗了。
综合油耗则是用市区和市郊两个循环的总排量,除以完成这两个循环的总里程(4.052+6.995)后,利用排放量对应计算出燃料消耗值。
从方式来讲,工信部油耗测试还是比较科学的。但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车辆的实际油耗比那张黄纸上的油耗高呢?
要知道,工信部综合油耗虽然模拟了多种情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因为个人驾车风格的不同,急加速、急减速、无法均匀行驶等,其油耗自然要比没有急加速刹车、均匀行驶的NEDC工况油耗高得多。
而且在不同的砂石、柏油、非铺装路面,以及堵车、坡道等不同路况中,车辆的行驶油耗也会千差万别,比工信部油耗高也是正常现象。
因此,司机朋友们看到自己的车辆比工信部油耗高,也不用太过介意,因为对所有司机来说,几乎都是这样。
最后用工信部官方回复作为结尾: